收藏本站   |  English 
 
   
  沐鸣娱乐官方注册(中国区)官方网站
  Enter Jilinsengong
 
    当前位置:首页 >沐鸣娱乐官方注册(中国区)官方网站 >时事热点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交叉学科前景值得期待
【2021-11-10】       点击: 1534次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不法企业在沙漠排污,造成的生态损害如何鉴定?不法人员盗伐森林,造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损害如何追责?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损害的经济价值如何计算?计算时究竟以什么为标准?

        10月22日-24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理论技术交流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召开。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相关研讨会。与会专家建议,尽快形成统一、规范、全链条的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标准体系,特别是加大生态环境损害鉴定学科的发展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提高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的评估精度。

        日前,本报记者就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交叉学科发展现状和前景,采访了研讨会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元勋。

        学科解决的问题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科学,也叫环境法庭科学或环境法医学。张元勋介绍,这一学科主要是研究人类活动可能对环境或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并对影响或破坏的过程和后果进行勘测、分析、检测、鉴定、评估,确定肇事者,同时量化环境或生态系统损坏的程度,评估由于损坏而造成的价值损失,如被破坏生态系统的价值损失、被污染环境的修复费用等,进而给出修复或恢复建议方案。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可以为赔偿追责提供法律依据。”张元勋举例说,1989年3月24日,美国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发生油轮触礁溢油事故,事故责任主体埃克森石油公司支付各种罚款、赔偿等累计超过80亿美元,“这次事故大大促进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科学的产生。”

        此后,类似事件也有很多,如1997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溢油、2002年密西西比河下游原油泄露、2010年墨西哥湾原油泄露等。

        2002年发生的“塔斯曼海”油轮天津溢油海洋生态索赔是我国第一例生态环境损害案。2004年12月30日,天津海事法院一审判决,被告英费尼特航运有限公司赔偿原告天津市海洋局海洋环境容量损失750.58万元、监测评估费用及生物修复研究经费等245.2万元,以及渔业资源损失、海洋捕捞停产损失等超过3300万元。“这次案件首次确定了海洋生态环境价值,开创了维护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权益的先河。”张元勋说。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加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损害的范围不断扩大。“从损害类型来看,可以分为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两个重要类型,其中又包括动物生态损害、海洋生态系统损害、河流湖泊生态系统损害、城市生态系统损害、森林植被生态环境损害、大气污染等多个不同的子类型。”张元勋介绍,从随机分析的某时段78份样本案件发现,其中动物生态损害占10.26%、森林植被生态环境损害占8.97%,位列生态环境损害前5位,仅低于危险废物污染、土壤地下水污染、地表水与沉积物污染。

        “生态环境损害之后,必须弄清楚4个问题,即谁造成损害?何时何地发生损害?损害物是什么、损害程度如何?损害是怎样发生的、修复费用如何确定?”张元勋说,“这就是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专业的核心内容。”

        张元勋说,由于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表现为多要素、多介质、多种相互作用、多重因果关系、多种损害后果,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长期损害的历史还原、生态修复方案、修复费用、评估标准等。

        学科的发展由来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的学科概念是由美国环境保护专家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于1990年提出的,有中国学者称之为“环境法医学”。2000年,《环境司法鉴定》(Environmental Forensics)杂志创刊,主题涉及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圈等环境介质下污染问题的各个方面。2002年,国际环境法医学会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成立。2003年,英国威尔士大学在全球率先设置“环境法医学”相关专业课程。目前,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瑞典厄勒布鲁大学等多所大学设置了相应的专业或者课程。

        2021年1月,我国山东大学自主增设的“环境法医学”交叉学科正式成立,率先在国内设立了环境法医学硕、博士培养点,这是国内首个设立的环境法医学交叉学科。

        张元勋介绍,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科学,也就是环境法医学,是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法学、经济学等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兴学科。根据学科定位和专业分类,在司法鉴定业务中,列为法医、物证、声像资料鉴定之后的“第四类”,其专业领域涵盖污染物性质鉴别、地表水和沉积物、大气环境、土壤与地下水、近岸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环境经济、以及包括噪声、光、热物理性的损害等其他类领域。

        这一专业在国家层面,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在制度层面,主要责任是完善生态环境赔偿制度、促进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打击生态环境破坏行为、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在技术层面,主要研究任务是确立生态环境基线、判定损害因果关系、量化损害具体程度、监测损害破坏行为、培养鉴定评估队伍、核定损害经济价值、搭建鉴定评估平台。

        由于起步时间不长,学科定义、鉴定标准等尚需学术界认可。目前,我国专业人才也不多,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具有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资质的单位200家、鉴定人3300名。

        当然,并不是说起步时间短,就没有开展研究。“十三五”时期,张元勋等带领团队完成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业务化技术研究”,探讨了淡水、海洋、森林、草原、农田、城市等典型生态环境损害成因及演变的机理,生态环境损害关键因子和指示指标的判定与度量,生态环境损害的基线及范围边界的界定,生态环境损害程度鉴定、测度方法及技术标准,生态环境损害经济学评估方法等。

        这项研究取得极为丰富的成果,例如通过DNA或微生物技术寻找肇事者的综合溯源方法;更新了森林草原生态环境损害判定与度量技术,即“修复与恢复工程措施费用+补偿费用+受损期间生态服务功能实物与价值量损失+修复后至稳定期的维护费用=生态环境损害经济价值”;构建了生态环境损害模拟经济学评估体系等。

        学科的未来可期

        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理论技术交流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表示这一学科起步晚、投入少,科研队伍、基础理论研究、平台建设等极为薄弱,已经严重滞后于国际的发展,不能满足国内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需求,因此,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和科研经费投入十分紧迫。

        对于学科发展定位为综合性、专业性还是行业性,人才需求是多面手还是专家型?张元勋认为,虽然深入开展基础研究、构建学科体系需要专家型人才,但多面手更符合当前的实际需求,并且本学科的一些技术和方法也可应用于当前的热点问题上,如国土规划、绿色金融和环境应急。因此,他建议,目前阶段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例如从硕士起步,以专业型学位培养作为切入点,其他类型的学位为辅。在课程设置中,要根据不同的方向设置不同侧重的课程;要充分考虑学生本科阶段的专业背景,进而设计系列培养方案,既有统一标准,又有各自特色;要强调情景式教学、案例教学;要兼顾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 

        张元勋表示,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科学是由需求牵引的典型交叉学科,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内涵不断丰富,应用领域日渐增多,其发展将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建设法治社会和生态文明提供强有力支撑。同时,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的不断扩大,我国大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如何了解生态环境损害国际赔偿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国际纠纷,如何第一时间拿出强有力的证据和参与国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标准制定,提高我国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国际仲裁机构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显得尤为重要。

上一条: 一图了解十九届六中全会 (点击:1636次)
下一条: 我国将首次承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 (点击:1584次)
 
你是第93893033位浏览者
   集团网站群  |  其他链接  |  网站统计  |  常见问题    |  网站声明
Copyright 2014 jlsgj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31-88916565/88480448